中学: 
梁伟:把文昌中学的化学成绩连续打造成二三圈层的第一
“买酱油要注意两个标志,一个是蛋白质,氨基酸态氮一般最低得0.4,越高越好,另一个是卫生标准,有两种,餐桌类的可以生吃,烹调类的煮菜,平时不最好不要吃火腿肠”,邛崃文昌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梁伟用非常生活实用的话谈起了自己的化学教学。梁伟眼中的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长姿势”,学会怎么买牛奶怎么买饮料等。
据文昌中学校长介绍,梁伟的教学成绩在学校一直非常杰出,连续几年在二三圈层获得区市第一,每年在市教培中心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担任主讲工作,曾参与学校95科研课题研究,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多人次获一等奖,被评为邛崃市“骨干教师”。问及教学优势,梁伟说到“我觉得有三点,备课组都是集体备课,做到统一进度、资料、练习和考试,每节课都会安排3到5分钟听写时间,同时坚持组内听课评课,做到教学互帮互助”。
虽然教化学,梁伟却是一位很温柔、很有“优雅范儿”的老师,平时对学生很关心,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梁妈”,和同事也相处十分愉快。“我觉得教学最重要的是团队,教师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竞争’的场面,作为组长我会注重对年青老师的锻炼,但也会对每个章节把关”。
梁华:“用音乐抚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谈起教学中的小细节,梁华讲到有一次一位刚教学三年的年轻老师要在市里上一节课公开课,当时学校拿出十一个班来练这节课,“我自己听了八节,每节听完就会现场点评改正,像这种方式发动所有老师来帮助年轻老师,所以年轻老师的成长特别迅速”。
“用音乐抚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学会倾听世界最美妙的声音”,这是邛崃文昌中学音乐教师梁华的教学感言,作为全球模特领域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15岁女孩邹林颖的钢琴启蒙老师、成都市音乐骨干教师、全国合唱联盟会员、获首届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师五项全能比赛第一名,原创歌曲《文君故乡》曾获邛崃市城市形象歌曲全国征集比赛第四名,出生音乐家庭的梁华天生就有一种“优雅感”和“文艺范儿”。
梁华从小跟随作为音乐老师的父亲学习手风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在邛崃师范学院任教,后在邛崃文昌中学教初中音乐,“从教师范到教中学,初期觉得特别不适应,后来休整一段时间后开始了解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和兴趣,慢慢也就发现了这份工作的美好”,梁华说到教学环境变化初期的不适应。
“我觉得音乐对孩子渡过青春期特别有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可以释放压力、变得很阳光,因为音乐本身就能传递一种感情,可以让孩子们发现真善美,回想起以前在师范教书时,有一次管乐队指挥太过投入丢掉指挥棒的场景到现在都让我印象深刻”,说到音乐的魅力时梁华很有激情,她说认为音乐不存在正确或错误,应该在传统和个性中找到平衡点。
“一般课最后五分钟我会让学生自主推荐好曲子,像最近很火的《中国好歌曲》我经常看,特别喜欢《他妈妈不喜欢我》”,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受流行音乐影响的现状,梁华也提到应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她经常尝试着易于接受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一般从最基础的识谱开始教起,像《青花瓷》本来是流行乐,但其中的古筝曲子很不错,会加以引导”。
课外梁华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延续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她会经常开“家庭音乐会”之后刻成光盘供学生纪念,家长预定请她教钢琴最晚已经预约到了两年后。
“我觉得应该对真心喜欢音乐的孩子们负责,像以前教过的世界模特冠军邹林颖,就是鼓励她在音乐中、在学钢琴中找到自信,我希望学校以后能够举办像毕业音乐会、音乐邀请赛等更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收获爱、收获成长”。
史鉴清:“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我越来越年轻”
“从教二十七年,我觉得支撑我走下去的就是对孩子们的爱,教师责任重大,必须要‘对学生负责’”,邛崃文昌中学语文教研组、备课组组长史鉴清接受采访时首先就谈到了作为教师肩头的责任感。
采访间隙,史鉴清收到了参加“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邛崃赛区选拔赛的通知,文昌中学获得邛崃市一等奖,她将代表邛崃参加成都市选拔,“我觉得央视的这个节目很有意义,它发起了一场全民参与拯救汉字的运动,汉字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应该引起全面的重视,应该让所有的孩子们都热爱汉字、热爱汉语”。问及比赛训练技巧,史鉴清说到识字量主要还是考平日的积累,赛前会有一定程度的针对性训练。
“尽管我教龄很长,但是我的课堂还是挺招学生喜欢的”,史鉴清谈到语文教学中的趣事,“上课我会结合现代比较流行的方式像拍卖会什么的,像《芦花荡》那一节课,我就会提出如果要招聘通讯员需要那些潜质的问题,学生听到这个也觉得很有趣,表现很积极,我觉得生活就是语文,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除了语文老师,史鉴清还担任成都市中语会委员,屡次获得邛崃市赛课一等奖、成都市赛课二等奖、邛崃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主办学校刊物《五彩树》。
生活中的史鉴清也是个特别“时尚”的人,她喜欢把自己打扮的很精神很漂亮,“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我越来越年轻,所以把自己感染得特别热爱生活,希望好的情绪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孩子们学起来更有劲儿”,这也是她所教班级历年来均居学校前列的原因所在。
李爱农:“平安夜,孩子们也会送我一枚苹果”
从教十余年,很多孩子都给李爱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我有些感冒和咳嗽,上完课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有的已经泡好的感冒冲剂和润喉片。”“平安夜,孩子们也会送我一枚苹果,说希望我平平安安。”“这些单纯的孩子们给的温暖,暖到心坎儿,一直伴随着我走过这么多年岁,日子平凡琐碎,但因为有了一杯感冒冲剂的热气,有了一枚平安果的香甜芬芳,生活也就美了。”
李爱农认为,作为一名女老师,具有男老师没有的优势。“跟孩子们相处久了,也许能产生母亲和孩子一般的情谊。”而除了成为学生的母亲之外,她还真的成为过儿子的老师。李爱农曾经亲自教过自己的儿子。一般而言,教师当自己孩子的老师,很难平衡好父母和老师这两个角色。李老师刚开始也不例外。“因为是儿子的老师,我刚开始觉得,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错了一道题,必须重做。但孩子不乐意了”孩子反问她"你都没这样要求过别的同学,凭什么这样要求我"。李爱农反思之后,决定一视同仁。"摆正心态很重要。"
师范毕业后的李爱农直接留校任教,在师范里给一群成年人教授数学,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但是,不久之后,师范改制了,她被安排到了文昌中学。由高中到初中,李爱农跟那个时候和她有相同经历的老师一样历经了转型的痛苦。“那个时候,很多人认为师范老师教不了初中。原因是师范老师习惯了教授成年人的轻松,在面对知识上基础更薄弱、更需要管理的初中生,师范老师很有可能会败下阵来。”李爱农也直道教第一届时“十分辛苦”。“还好,在摸索中前行,总会找到出路。”
邹敏:“能跳出语文,发现语文的魅力”
曹刿论战可以演成课本剧,这是文昌中学语文老师邹敏在课上带领着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演出活动。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邹娘娘"的邹老师,当仁不让地被委派以最难的角色,和学生们上阵演课本剧。
“我希望孩子们能走近生活,感受生活的美丽,能跳出语文,发现语文的魅力”。强调这一理念的邹敏特别鼓励同学们跳出课本课堂,亲近大自然。她带领着学生们开展文学社采风,去到邛崃及周边的很多地方。近如白鹤山、马湖,远如都江堰、建川博物馆。
邹敏对于最近“两会”如何给孩子减负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第一,教师要修炼自己。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和强大的教学能力之后,自然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他所需要的知识、方法、智慧。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任务,学生的压力自然会减小。第二、家长虽则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保持适度原则,多与孩子沟通,多进行亲子行为。在周末带孩子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而非辅导辅导再辅导。第三、考试制度改革很重要。作业量要少。否则,时间堆出来的成绩很有可能只是意味着高分低能。”
韩晓燕:“我要把最美的邛崃带进课堂”
人潮拥挤的食堂,正在和同事一起吃饭的韩老师突然被这句喊话震住了,”也再难忘掉这一瞬间作为一名被学生爱戴的老师的荣光与欣慰”。喊出这句话的孩子,聪明但有些调皮,静不下来心学习。韩老师决定跟他做一个实验。"你现在地理50多分,你信不信你顺着我说的做,我能让你地理考上90多分?这么多同学都是见证,如果你成功了,大家都会给你掌声。"学生答应了,接下来按着她说的记背、当天兑现该完成的任务。在学生坚持不下去时,她说"我永远永远不会放弃你"。学生最后在大家的见证下做到了,从此由这个地理学科发散,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成为全新的自己。于是就有了那句"韩老师,我永远永远不会忘记你"。而班里其他同学也都被鼓舞。良性的班级学风就在这样一次次实验中形成。
近年来各地都在展开学科课改,年轻的韩晓燕在观看综艺节目时找到了灵感。"一个综艺节目,能调动三代人,大家都喜欢看;一个如老毕那样的主持人,如此幽默风趣掌控全场。课堂不就是那么多不同的学生观众吗?自己作为一个老师不也是需要掌控全场的主持者吗?"于是,韩晓燕揣摸着主持人的技巧,让自己的课堂轻松,但又使学生凝聚在一起。"课堂就与生活息息相关,把生活带入课堂,会让孩子觉得新奇有趣"。
“邛崃是个历史地理文化很丰富的地方,我要把最美的邛崃带进课堂。文君井、临邛古城、平乐古镇、天台山。而教授地理这门课,要是能利用这些现实资源,那课堂将会是极其有趣的。” 韩晓燕就做了一个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乡",“我让孩子们自己去搜索了解家乡的传统美食、传统民居,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原来家乡如此丰富。”
除了学科教学外,韩晓燕也很关心学生的心理。“在多年跟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我发现,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重要。”“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很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近年来,很多学校不仅教育孩子,还提倡家长教育。她认为,“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外,家长的影响是很巨大的。”
(文/魏丹、马海俊)